以案为鉴知敬畏,防微杜渐守底线
“以案为鉴”系列推送重磅回归!
第二辑将继续与大家一同回顾典型事故案例
以案示警,以案促改
希望每一位师生都能从中汲取教训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范操作流程,筑牢安全防线
让我们携手同行
平安实验,安全相伴!
本期案例:一场引发刑事诉讼的实验室事故
因为一系列不规范的实验操作
以及个人安全防护的缺失
导致桑吉的生命永远定格于23岁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事件的经过
事故回顾
2008年12月29日,谢赫拉巴诺·谢里·桑吉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合成实验。她使用的是一种叫做叔丁基锂的试剂,这是一种在空气中极易自燃的物质。
分配给桑吉的通风橱里挤满了各种实验仪器,桑吉不得不在通风橱的边缘完成操作。下午1点左右,桑吉试图用一个容量仅60毫升的针管,从试剂容器中取出约53毫升的叔丁基锂。针管的针太短,只有五厘米,她得把试剂瓶倾斜一些才能够到试剂。桑吉不得不一只手扶着试剂瓶,另一只手顶住针管的活塞。快到针管尽头时,活塞松动并脱离,试剂飞溅,桑吉着火。她没有穿防火实验服,人造纤维的毛衣很快燃起来,将她的上半身吞没。
(案件现场还原)
此次事故造成桑吉全身43%二级和三级烧伤,呼吸道也因暴露于叔丁基锂而受损。18天后,在医院里不治身亡。桑吉的导师因违反实验室安全条例,遭到刑事指控。诉讼长达六年之久。
(桑吉在实验中所使用的注射器已烧焦)
桑吉的不幸离世
引发了学术界对实验室安全的深刻反思
以下结合案例与学校管理规定
分析事件带来的警示
事故警示
结合桑吉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穿防火实验服,失去了最后一道防护。如果她穿上,至少能阻碍火势蔓延到易燃的化纤毛衣。其次,桑吉用的针管容量太小,用的针头也太短,未严格按照技术文件要求使用两倍于试剂的容量的针筒以及1-2英尺(约30-60厘米)的长针头。事实上,最符合规范的做法是不用手抽动活塞,而是往试剂瓶内填充氮气,使试剂自动流入针管(如下图)。
(实验装置示意图)
痛定思痛,在日常实验操作中,请注意以下几点:
1.遵守实验操作规范
· 开展实验室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 开展危险性实验时必须有两人在场,实验时不能脱岗。
2.做好风险管控与安全防护
· 实验过程中,应按需做好有效的个人防护,如穿戴实验服、护目镜、防护口罩、实验手套等;
· 实验室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并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
· 对于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并佩戴有效的呼吸防护装备;
· 通风柜可调玻璃视窗开至离台面10~15cm,保持通风效果,并保护操作人员胸部以上部位,柜内放置的物品应距离调节门内侧15cm以上,不得将通风柜作为化学试剂存放场所。
3.进入实验室应规范着装
· 进入实验场地必须规范着装,不得穿裙子、短裤、拖鞋、高跟鞋等,不得披头散发。
友情链接:
浙江工商大学 | 浙江省教育厅 | 浙江省财政厅 | 政府采购云平台 |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 |
版权所有 ©2021 浙江工商大学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邮编:310018
技术支持:苏迪科技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 旧版入口 网站管理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