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未固定的防倾倒链
一次未完成的泄漏检查
一道磨损的减压阀密封圈
……
这些看似琐碎的管理疏漏
都可能导致严重的气瓶安全事件
本期案例场景虽然不在实验室
但依然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反思与警示
让我们透过本期案例
揭开那场本可避免的气瓶爆炸事故
本期案例:违规操作导致气瓶爆炸
案例回顾
2011年5月5日,塔里木油田矿区物业服务中心水电维修班气焊工卢某完成钢板切割任务后,在收拾作业现场、关闭氧气瓶减压阀时突然发生了氧气瓶爆炸事件。下部残片爆炸,氧气瓶从中部炸裂为三块,飞向东北方向,现场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其中:瓶体上部1块重19.4Kg,飞入附近墙体中;另外2块(瓶体中部1块重12.8Kg、瓶体尾部1块重23.4Kg),爆炸后散落在附近地面上。
(爆炸后现场)
说到气瓶爆炸
或许你想到的是乙炔、氢气等易燃气体钢瓶
殊不知助燃的氧气钢瓶同样存在爆炸风险
一起来探索氧气瓶背后的秘密吧
事故警示
经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三点:一是发生爆炸的氧气瓶底部有油性物质,油性物质接触高纯度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热量,直接导致了爆炸发生;二是该气瓶出厂标定为氮气瓶,但生产商违反《气瓶安全技术规程》中严禁气瓶混用规定,擅自改充氧气,并涂改为天蓝色(氮气瓶为黑色,氧气瓶为天蓝色);三是气瓶验收不规范,资质审查不严格,未发现该生产商的资质不符以及气瓶的违规改装。
(事故调查资料)
针对本期事故,我们围绕气瓶规范管理方面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警示:
1.基础操作规范
· 在氧气瓶的使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必须严格禁止与油性物质接触,使用者不能用沾染油污的工作服、手、手套及工具等接触氧气瓶和它的附件。
· 盛装单一气体的气瓶应当专用,只允许充装与设计文件、制造标志规定相一致的气体,不得更改气瓶制造标志和用途,也不得混装其他气体;
2.存储环境要求
·气瓶存放点须通风、远离热源、避免暴晒,地面平整干燥;
·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等助燃气体气瓶不得混放;
· 涉及有毒、可燃气体的场所,配有通风设施和相应的气体监测和报警装置等,张贴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3.验收要求
·应从合格供应商处采购实验气体,并做好气瓶外观、附件、气密性等检查,建立气瓶台账;
· 所有气瓶均贴有供应商提供的定期检验合格标识,且不存在检验有效期超期、达到或超过设计年限的气瓶。
友情链接:
浙江工商大学 | 浙江省教育厅 | 浙江省财政厅 | 政府采购云平台 |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 |
版权所有 ©2021 浙江工商大学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邮编:310018
技术支持:苏迪科技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 旧版入口 网站管理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