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 创新 廉洁 高效
当前位置:首页  安全专栏
以案为鉴 | 遗留实验物品处理不当引发事故
发布日期:2025-05-07 阅读:10

试剂瓶角落的标签已模糊,

储藏柜深处的实验样品已积满灰尘,

这些被遗忘的“实验室遗产”很可能潜藏危险!

未及时清理的危化品可能具有毒性!

未交接的样本或许是后续研究的关键钥匙。

每年毕业季,

如何让实验室告别“断代隐患”?

这场关乎科研安全与效率的“毕业交接考”

你准备好了吗?

本期案例:遗留实验物品处理不当引发事故

事故回顾

2021年7月27日,中山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一名博士生用水冲洗此前毕业生遗留在烧瓶内未知白色固体时,被烧瓶炸裂的玻璃碎片刺穿手臂动脉。以下是中山大学药学院关于7.27实验安全事故的通报:

▲ 中山大学药学院事故通报

事故警示

原因分析:

经调查,推测导致烧瓶炸裂的未知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氢化钠或氢化钙,这类物质化学性质极为活泼,遇水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从而引发烧瓶炸裂。本期事故案例的根本原因是实验室毕业生未做好实验物品的清理,实验室未督促学生做好遗留物品的标注与交接。

▲ 氢化钙粉末

警示要点:

1.加强实验物品管理规范

· 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实验物品;

·对于发现的不明化学品应谨慎处理,若无法确认理化与危险特性,应交由专业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公司处理,不得擅自处置;

· 实验室内须规范收集化学废弃物,设立化学废弃物暂存区,严禁将实验室危险废物直接排入下水道。

2.做好毕业遗留物品交接

· 毕业生离校前须对其使用的化学试剂、实验样品、自配试剂等实验试剂及其它实验用品进行彻底的清查盘点,建立盘点、交接清单;

· 需保留的化学品、实验样品等,应贴好详细标签(注明名称、成分、浓度、产生时间、储存条件、制作者姓名等),分类妥善保管,建立明细目录并移交;

· 不再使用的化学品、实验样品、自配试剂、半成品及废弃化学试剂,应按学校危险废弃物处理要求及时清理,严禁学生私自带离。


友情链接:

浙江工商大学 | 浙江省教育厅 | 浙江省财政厅 | 政府采购云平台 |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 |

版权所有 ©2021 浙江工商大学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邮编:310018
技术支持:苏迪科技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 旧版入口 网站管理

微信关注